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

經濟19-01經濟成長的意義與測定

19-1.1經濟成長(Economic Growth)與經濟發展(Economic Development)的意義

 

經濟成長

經濟發展

意義

實質國民生產總額(實質GDP/GNP)與平均每人實質國民所得(實質NI)的增加。

包含經濟成長的意義,尚包含文化、政治、教育、法律等層面,在制度、觀念與經濟結構的進步與提升。

強調

量的增加

質量並重(質的改善)

適用

描述先進國家的經濟進步

描述落後國家擺脫離貧困的過程

內涵

1.資源增加

2.技術進步

3.消費水準提升

1.改善經濟結構

2.加速工業化

3.人文、教育與政治的進步

兩者

關係

1.經濟發展包含經濟成長。

2.透過經濟發展,才會持續的經濟成長。

 

19-1.2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

資本累積

資本累積是經濟成長的原動力。儲蓄率高,資本累積愈快愈多,愈能建構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,提升社會整體生產力,則經濟成長愈快速。

貧窮的惡性循環:

1.意義:人口快速增加,所得低,儲蓄低,資本累積不足,導致生產力無法提升,所得無法提高,週而復始,惡性循環,難以翻身。

2.對策:

 (1)鼓勵儲蓄,累積資本。

 (2)節制人口增加,提高人力素質,增加生產力。

 (3)政府減少消費性支出,減輕賦稅。

自然資源

自然資源愈豐富,品質愈高,則產出愈大,經濟成長愈快速。

人力資源

勞動人口愈充足,勞動力素質愈高,勞動參與率愈高,則生產力愈多,愈有助於經濟成長。

技術進步

與創新

1.企業不斷研發與創新,提升技術水準,使生產要素發揮高效率,促使總產出增加,帶動經濟成長。

2.技術進步的原因:

 (1)教育普及:知識是構成經濟進步與要素生產力提升的主要原因。

 (2)資源配置的效率:每個資源都能發揮最大功用,有助於生產力的提升。

 (3)經濟規模: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,單位生產的投入會減少,則單位產出(生產力)會提高。

專業化

專業化程度愈高,分工愈細,愈有助於經濟成長。

環境因素

社會、文化、政治、法律與制度,愈能提供良好投資環境,愈有助於經濟成長。

政府效能

政府行政效率愈高,經濟制度愈健全,愈有助於經濟成長。

市場需求

擴大市場,增加需求,吸引投資,有助於經濟成長。

 

19-1.3經濟成長的測定

實質GDP年增率

將物價水準列入考慮因素,衡量一國經濟活動最重要的指標。

t年經濟成長率Gt(YtYt-1)÷Yt-1×100%

Yt:第t年的實質GDP=名目GDP÷GDP平減指數×100=名目GDP÷物價指數×100=名目GDP÷(1+物價上漲率)

Yt-1:第t-1年的實質GDP

平均每人實質

GDP年增率

同時將物價變動與人口變動列入計算,衡量人民生活水準變動的最佳指標。

t年經濟成長率gt(YtYt-1)÷Yt-1×100%

Yt:第t年的平均每人實質GDP=實質GDP÷人口數

Yt-1:第t-1年的平均每人實質GDP

 

19-1.4各國經濟發展程度之分類

19-1.4.1依聯合國開發計畫署(UNDP)人類發展指數(HDI)分類

意義

巴基斯坦哈格(Mahbub ul Haq)與印度森(Amartya Sen)1990年發明,國際上衡量國家或地區社會發展程度、民眾生活水準的主要指標,從三個領域計算:

1.健康長壽: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。

2.教育程度: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共同衡量。

3.生活水準:用平均每人實質GNI(購買力平價美元)來衡量。

分類

已開發國家

極高度開發國家

最高25%國家

 

開發中國家

高度開發國家

51%~75%之間國家

 

中度開發國家

26%~50%之間國家

 

低度開發國家

最低25%國家

 

 

19-1.4.2依世界銀行(WB)平均每人國民總收入(購買力平價美元)分類

分類

平均每人國民總收入(2015)

高收入國家

12,476美元以上

中高收入國家

4,036~12,475美元

中低收入國家

1,026~4,035美元

低收入國家

1,025美元以下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